嗨大家好!还记得我吗?我是电博士~
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那些事儿,我都知道!
从今天开始,我们就来聊一聊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吧!
神灯精灵:电博士,最近多个省份都出台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,听起来这是我们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,那么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究竟是什么呢?
电博士: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其实是个挺新鲜的名词呢!两年前才刚刚诞生。2021年3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《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中首次提出了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的这个概念。
我们可以把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看成一种可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和技术。通过源源互补、源网协调、网荷互动、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交互形式,从而更经济、更高效和更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能力,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路径。
神灯精灵:哎,等等,你说的这些源、网、荷、储…让我有些迷糊了,这些具体指什么呀?
电博士:别急,听我慢慢道来:
“源”指的是电源:包括火电、水电、核电、风电、光伏、生物质发电等。
“网”指的是电网:电网是由变电站、配电站、电力线路(包括电缆)和其他供电设施所组成的供电网络。
“荷”指的是负荷:一般分为工业负荷、商业负荷、农村负荷、城市民用负荷以及其他负荷等,比如空调、照明、工业设备等。
“储”指的是储能:在电力富余时,储能将其存储下来,在需要时放出,像一个一个保障电网稳定平衡的大型“充电宝”。
顾名思义,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就是将上述四者统筹协调起来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。
神灯精灵:原来如此!那么,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呢?
电博士:我们都知道,电力系统是一个需要维持瞬时平衡的系统,在传统电力系统中,主要通过发电机组的转动惯量、调频能力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发电量调节,以实现电力平衡,即所谓的“源随荷动”。
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,当用电负荷突然增高时,一旦电源发电能力不足,就会出现供需不平衡以致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。
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,大量以风电、光伏为主的新能源接入电网,电力系统呈现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、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“双高”特征,基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、波动性、分散性等特点,电源侧出力波动加大,负荷侧不确定性增加,导致电力系统功率平衡压力增加,因此对新能源的消纳和存储就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“金钥匙”,能够改变传统电力系统“发-输-变-配-用”的单向过程,形成“源-网-荷-储”的一体化循环过程,也就是推动电网调控从“源随荷动”向“源网荷储协同互动”转变,从而提升电网系统的调节支撑能力。
神灯精灵:听起来好厉害呀!那么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具体是怎么做的呢?
电博士: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、电网侧、负荷侧资源,合理配置各类储能,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,重点发挥发电侧、负荷侧调节潜力。
一方面,在发电侧增加各类电源的调节能力并将其充分释放,实现电力系统调节资源共享,这就需要提高新能源的发电占比、促进能源就近生产和利用并增加储能系统的规模化应用。
另一方面,最大化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,让用户深度参与到系统运行的调节中来,通过捕捉灵敏的价格信号充分挖掘并引导用户积极性,增加负荷侧调节的灵活性。
当然,要说到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的具体实施路径,《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为我们指明了三种模式,这个我们留到下期再给大家讲解!
神灯精灵:好的,感谢电博士的分享~大家对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是不是有了大致了解了呢?下期,我们将继续给大家讲解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实施路径的三种具体模式,敬请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