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虚拟电厂遇上储能:电力系统突然有了 “超能力”
2025.09.03

随着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攀升,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日益提高。然而,新能源发电固有的波动性和间歇性,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力消纳带来了严峻挑战。传统火电在调频方面响应速度慢、精度低,已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虚拟电厂与储能的组合应运而生,成为解决能源领域痛点的“金钥匙”。

储能凭借其毫秒级的响应速度以及±0.5% 的高精度调节能力,在电力辅助服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。它能够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,在发电不足或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,有效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,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。而虚拟电厂则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,将分布广泛、规模不一的储能系统、可控负荷、电动汽车等各类分布式能源资源进行聚合和协同优化,实现 “小颗粒” 汇聚成 “大能量”。浙达能源打造的数十兆瓦虚拟电厂项目,通过聚合多种资源,实现了等效于中型火电厂的强大调峰能力,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达数十万吨,充分彰显了这一模式的巨大潜力和优势。

 
浙江:政策与市场驱动的能源创新高地
 
浙江,作为我国能源转型的先行省份,在政策和市场层面为“虚拟电厂+储能” 的发展营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。
 
政策:从补贴到长效机制的全面升级

在省级层面,《浙江省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实施细则》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。该细则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动态能力认证与等级评定体系,将虚拟电厂从A + 到 D 进行分级管理,使收益与能力紧密挂钩。例如,在晚峰响应中,基础补贴为3元 /度,而 A + 级虚拟电厂可在此基础上乘以 1.3 倍的系数,最高收益可达 3.9 元 / 度。这一政策不仅激励了企业提升自身能力,也为行业的规范化、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
市场:从试点探索到常态运营的跨越发展

2025 年 7 月,浙江成功开展首次新型主体市场化电力响应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。在此次响应中,通过市场化交易,39.97万度电量实现了超 28 万元的正向收益,每度电收益达 0.7元。在约定型响应方面,采用基础容量补偿+高峰时段需求响应激励,为稳定参与的项目提供了可靠的 “保底收益”,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。

 
生态: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赢的全新格局

在浙江,虚拟电厂的发展正呈现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、互利共赢的良好生态浙江正全力构建一个涵盖“聚合商 + 用户 + 电网” 的全方位、多层次共赢生态体系,为虚拟电厂与储能的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
 

 
浙达能源的实践:用案例书写能源变革答卷
 
 
浙达能源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能源、智能电网、虚拟电厂、电力交易、微电网技术产品服务提供商和集成运营商,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在虚拟电厂与储能领域不断深耕细作,在杭州、宁波、绍兴、湖州、嘉兴等地的项目便是我们实践的生动注脚。
 

 

 

1安吉(1)(1).jpg
湖州安吉项目

安吉作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理念的发源地,对绿色能源的利用有着较高的需求。在安吉的储能系统实际运营中,我们给用户采用“储能+虚拟电厂”的组合策略。在电价较低时给电池充电,待电价较贵时放电。电力系统有需求时动态调节响应服务,获取响应与辅助收益。我们的系统持续进行收益模拟与放电评估。精准捕捉放电最佳时机。确保每次操作都有经济回报。

 

据测算,该项目每年通过峰谷套利、辅助服务等方式,为用户带来数百万元的额外收入,同时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,减少了碳排放。

 

 

2嵊州.jpg

绍兴嵊州项目

绍兴嵊州的某工业园区聚集了数十家制造企业,用电需求大且时段集中,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挑战。我们为园区搭建了全面的需求侧响应、智能能源服务和灵活性解决方案平台。在传统的储能项目中,用户仅利用峰谷时段电价差异,通过储能系统在低谷时段充电、高峰时段放电获取电价差值。我们在项目运行中,数据采集系统会实时收集各企业的生产用电数据、储能系统的状态等信息。通过负荷预测,提前掌握园区的用电高峰时段。在用电高峰来临前,制定需求响应策略,引导企业调整生产计划,降低非核心生产环节的用电负荷。同时,优化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,在用电低谷时充电,高峰时放电,辅助电网稳定运行。

 

该项目在参与电网调频辅助服务中表现出色,凭借储能系统的高精度响应,获得了可观的调频收益。同时,通过峰谷套利和为园区企业提供容量租赁服务,进一步增加了收益。每年可帮助园区减少电费支出约近百万元,同时提升了电网的稳定性。

 

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,电力系统对调频、调峰等辅助服务的需求将愈发旺盛,储能与虚拟电厂的应用空间将不断拓展。储能行业从 “单一调节” 向 “系统协同”的升级,浙达能源的差异化优势不仅是 “多一项服务”,更是 “多一层价值”—— 既帮助用户提升储能项目的收益空间,又切实降低其用电与运营成本,更从供需两侧为电网筑牢稳定运行的屏障。与此同时,储能技术的持续迭代将进一步推动成本下行,不断优化系统性能与运行可靠性,这不仅会增强储能自身的市场竞争力,更将为浙达能源差异化模式的落地推广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,助力我们在行业转型中持续创造多元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