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19日,由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主办的“2025睿华春季论坛”在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启真厅隆重举行。本次论坛以“科技赋能——AI时代的企业竞争力”为主题,吸引了近百余位知名学者、行业领军企业家等各界嘉宾,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战略及产业生态的深远影响,为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供思想碰撞与路径指引。

论坛开幕式上,浙江省特级专家、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、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吴晓波教授发表了题为《科技赋能——AI时代的企业竞争力》的演讲。他指出,AI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,其带来的结构性变革远比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更具颠覆性。当前,美国对华技术遏制已从“小院高墙”升级为系统性脱钩,但这种逆全球化策略反而加速了中国在AI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。生成式AI的崛起标志着技术范式的重要跃迁——从规则驱动转向内容创造。在“算力-算法-数据”三要素的协同演进下,AI技术扩散呈现指数级特征,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应用的转化周期大幅压缩,创新链响应速度显著提升。

吴晓波教授进一步指出,AI技术通过四大核心引擎驱动产业升级:效率革命推动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智能范式转换,结构优化重构生产模式与价值链关系,服务升维实现需求预测与体验创新,生态重构催生协同共创的价值网络。当产业变革浪潮传导至企业微观层面时,构建AI时代的竞争力需实现四大引擎向五维能力的战略转化:以创新驱动响应效率革命的技术迭代,通过原创性突破抢占智能决策先机;借战略洞察把握结构优化中的价值链重塑机遇,定义新竞争规则;用战略设计统筹服务升维的体验革新,构建用户需求驱动的敏捷体系;以组织能力适配生态重构的协同需求,打破传统边界形成柔性架构;最终通过创新生态的开放融合,将单点突破转化为系统性优势。五维能力环环相扣,共同构筑起企业从AI技术应用到价值创造的完整闭环。

在论坛的专题分享环节,浙达能源副总裁、浙江大学研究员邱剑博士以电力行业为切入点,深入探讨了“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”。邱剑指出,当前电力行业在引入大模型技术时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:如何使大模型深入理解复杂的电力领域知识、动态识别电力网络拓扑结构,以及精准完成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。为应对这些难题,浙达能源联合行业内合作伙伴,联合支撑了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,基于业内已有的通用语义大模型能力(L0),构建电力行业大模型(L1)到细分场景专用模型(L2)的三层架构体系。通过整合提示词工程、知识增强检索(RAG)、思维链(COT)和智能体构建等关键技术,团队初步形成了电力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实施范式,涵盖从方案设计到常态运营的完整流程。邱剑强调,尽管当前智能体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“背书”效果,但实际落地成效仍需进一步打磨和优化。今后,团队期望通过大小模型协同的统一架构,推动电力AI技术真正从概念走向实际的价值创造,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
邱剑博士的分享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,他详细介绍了浙达能源在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创新探索,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在解决行业痛点、提升效率和创造价值方面的巨大潜力。这一分享不仅为电力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,也为其他传统行业的AI技术落地提供了参考,引发了与会人员对AI赋能产业转型的深入思考。
论坛最后,吴晓波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,既要避免高估AI的能力,更不可低估其长期变革力。企业应以审慎乐观的态度对待AI机遇,在积极拥抱技术革新的同时,保持理性认知,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规避潜在风险,实现稳健发展。在AI浪潮下,唯有认真、客观、理性地对待AI问题,方能抓住先机,真正推动企业进步。